由于新冠疫情導致服務中斷,托運人不斷調整服務以便將貨物更快地送達用戶手中。然而,購物者偏好的變化和削減成本的要求可能會減緩快遞的速度。
據物流信息化企業project44上個月發布的“最后一英里狀況”報告,今年4月,在美國,從客戶下訂單到最終交付的時間平均提速到4天,而2022年4月為5.6天。該公司的供應鏈可見性平臺每年跟蹤超過10億次的貨運訂單。
從歷史交付時間來看,“最后一英里”市場的交付速度2023年呈最快的水平。
project44“最后一英里”解決方案負責人Carson Krieg稱,端到端履單的常規平均值為4~6天,那么,今后交付時效還有多大的提升空間?
Krieg認為,交付速度提升有很多原因。在運輸方面,包裹承運人不再受到來自疫情對其運能的限制;托運人也對其承運人進行了多樣化組合,利用在某些路由上具有速度優勢的新的交付運營商。他說,從美國南加州到北加州的運輸服務,也許聯合包裹需要花2天時間,而OnTrac可能只需用1天時間送達。
在履單方面,企業采用將庫存移至離終端消費者更近的地方,尤以亞馬遜為例,其采用了區域化網絡履單模式。馬里蘭大學物流、商業和公共政策系教授Martin Dresner稱,近年來,美國主要零售商一直在與亞馬遜的龐大網絡和快遞服務相抗衡,疫情導致很多零售商嘗試從門店發貨。沃爾瑪的店內配送銷售額在2年內增長了近2倍。塔吉特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宣布投資1億美元,開發利用“門店即樞紐”模式,在門店完成次日交付服務的承諾。此外,美國的American Eagle和Nordstrom在各自最近召開的電話會議上也報告提供了更快的交付服務。Nordstrom的整體送貨速度比去年提高了9%。
但上述報告指出,為了降低成本,消費者可能需要的是減緩交付速度。
近幾個月來,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美國零售商對利用成本較高的運輸服務持謹慎態度,以免殃及企業利益。與此同時,對航空貨運快遞服務需求的減弱使得許多托運人轉而更多采用更經濟的地面運輸方式。
像亞馬遜那樣采用更多區域履單模式的公司可以縮減運輸時間并降低運輸成本。但對于缺乏亞馬遜基礎設施和貨量預測能力的公司來說,采用區域化網絡履單模式則存在風險。如果需求開始轉變,那些經濟不發達或發貨速度不快的區域的庫存可能會發生滯銷風險。必能寶公司市場推廣負責人Vijay Ramachandran認為,庫存區域化劃分越明顯,越需要緊扣市場需求計劃。這是因為,需求預測不準確會使得交付更加困難,這會降低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因為必能寶的市場調查顯示,62%的消費者認為準確的預測交貨日期比運輸時效更重要。Ramachandran認為,在后疫情時期,交付時效的變化需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重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