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全鏈條治理多元主體責任 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
劉建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快遞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民生,已經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業態,也日益成為惠及廣大城鄉居民的生活方式。2018年國務院發布了《快遞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于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保障快遞安全,保護快遞用戶合法權益,加強對快遞業的監督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也進一步推動了快遞業的規范、有序、快速發展。2024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750億件,較2018年的507億件增長了245%,較2023年的1320億件增長了21%,預計2025年將超過2000億件,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城鄉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撐。
規模巨大、增速迅猛的快遞業務帶來了快遞包裝的大量使用和廢棄,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修訂和生活垃圾分類、“無廢城市”建設、塑料污染治理等相關政策措施實施中,均將快遞包裝廢物系統治理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中。國家有關部門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法律法規要求,通過出臺快遞包裝規章標準、建立快遞綠色包裝產品認證制度,開展了可循環快遞包裝規?;瘧迷圏c等方式,循序漸進實施了以“禁、限、減、循、降”為基本思路的快遞包裝系統治理工程,在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為健全完善快遞包裝管理制度提供了實踐基礎。近日,國務院公布了關于修改《條例》的決定,填補了《條例》在快遞包裝治理方面的制度空白,為快遞包裝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快遞包裝具有使用量大、涉及面廣、責任主體多、循環鏈路長的特點。修訂后的《條例》明確了有關政府部門、快遞企業、電子商務企業、商品生產企業、包裝生產企業、快遞行業組織、消費者等責任主體在快遞包裝設計與制造、減量與替代、作業與流通、廢棄與回收、再生與循環等全鏈條各個環節上的不同責任,逐步形成“政府引導、企業履責、行業自律、公眾參與”的快遞包裝綠色發展格局。
政府引導,明確綠色轉型發展路徑。修訂后的《條例》在總則中確立了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市場主導、保障安全、創新驅動、協同發展”原則,明確提出國家完善綜合性支持政策,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將快遞行業發展實踐經驗上升為法律制度?!稐l例》修訂聚焦快遞包裝治理,專門增加“快遞包裝”一章,規定快遞包裝應當符合寄遞生產作業要求,節約使用資源,避免過度包裝,防止污染環境,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并明確國務院標準化主管部門和國務院郵政管理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制定快遞包裝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發揮標準體系對快遞包裝治理的引領作用?!稐l例》還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有利于營造推廣使用綠色包裝的社會氛圍,夯實快遞業綠色發展的社會基礎
企業履責,突出安全綠色減量循環。2020年修訂實施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強化了“污染擔責”原則,建立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正在編纂的生態環境法典也將納入綠色包裝要求的內容?!稐l例》修訂積極響應相關法律制度要求,強化快遞企業對快遞包裝治理的主體責任,規定快遞企業在保障快遞安全的前提下,優化快遞包裝方式和包裝結構設計,節約使用包裝物,突出了“安全綠色減量循環”的導向。同時,要求快遞企業制定并實施快遞包裝操作規范和包裝物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并將快遞企業是否落實快遞包裝有關管理制度和國家強制性標準,納入政府部門重點監督檢查事項范圍,明確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另外,鼓勵快遞企業與商品生產企業、電子商務企業協同發展,推廣商品原裝直發,減少寄遞環節的二次包裝。上述要求主要是針對快遞企業提出的,但對使用快遞服務的單位和個人,以及包裝生產企業、回收利用企業同樣具有牽引倒逼和激勵約束作用,有助于打造快遞包裝“前端協同減量-中端循環替代-末端逆向回收”的綠色供應鏈。
行業自律,搭建產業協同生態平臺。修訂后的《條例》規定快遞行業組織應當將快遞企業使用、回收包裝物等情況納入行業自律范圍,并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情況。行業自律、信息公開是推動快遞包裝治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快遞行業組織搭建產業協同生態平臺,鏈接包裝物生產、使用、回收、再生鏈條上的上下游企業,打通綠色包裝鏈條上的堵點,共同推動包裝物生態設計、安全使用與高效回收??梢灶A見,快遞行業組織將在建立綠色包裝創新聯盟、構建綠色包裝數據中心、制定綠色包裝團體標準、助力快遞包裝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公眾參與,構建社會協同共治格局。修訂后的《條例》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新聞媒體應當開展公益宣傳,提高公眾的環保包裝意識;鼓勵快遞企業通過積分獎勵、寄件優惠等方式引導用戶重復使用包裝物,體現了對公眾參與快遞包裝治理的重視。從快遞服務活動看,可循環快遞包裝推廣、綠色替代材料應用、簡約包裝再生包裝、快遞包裝廢物回收等需要公眾的理解、支持與配合。在政府推動、企業履責和行業自律基礎上,依靠公眾廣泛、積極、有效的參與,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才能實現社會協同多元共治,不斷提升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