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近日報道,2020年對于快遞業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拉動的包裹量在3月和4月陡增,不斷刷新每日業務量,讓企業來不及防備。
隨著很多企業停止營業和包裹量的蜂擁而至,聯邦快遞和聯合包裹等均暫緩了時效保證。而且,近期多家企業均加收了疫情期間的附加費,對于許多托運人來說附加費是雪上加霜的事情。與此同時,亞馬遜增加航空運力和資源,似乎要與快遞巨頭一爭到底。
對于美國快遞市場在疫情中的表現,包裹寄遞咨詢企業Shipware的聯合創始人Rob Martinez和Trevor Outman與副總裁Dave Sullivan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Sullivan表示,承運人暫緩快遞時效保證(聯邦快遞3月25日、聯合包裹3月26日),并放寬了某些產品的即時配送標準。鑒于承運人的時效比以往承諾的晚了1%-5%,這對那些為客戶做出時效承諾的托運人來說,退款就是一筆不小的額外支出。
疫情相關的附加費更是引人注目。聯合包裹(UPS)發布公告稱,從5月31日起,將對使用UPS Ground和SurePost服務的用戶征收每件包裹30美分的附加費。這項附加費針對2月份平均每周包裹量超過2.5萬件以上的寄件人征收;長度超過96英寸或周長超過130英寸的大件包裹,每票貨物加收31.45美元,這筆附加費將適用于寄件人在一周內運送超過500件以上的大包裹。
聯邦快遞從6月8日開始實施三項臨時附加費。美國國內所有SmartPost包裹每個加收臨時附加費0.4美元,美國國內所有聯邦快遞和聯邦快遞地面超大件包裹加收30美元。
相比之下,Sullivan認為,聯邦快遞的附加費規定更“大膽”,聯合包裹則對客戶寄件量有最低門檻。
Outman認為,這些跟疫情相關的附加費都是新推出的,因此目前還很難判斷其對托運人的財務影響,但業務量大的零售商如家具、自行車、桌椅、體育器械等公司和醫療產品公司可能會受到最大影響。平均而言,對于一家知名零售商來說,每周僅大件包裹附加費就要多支出14萬美元。
有媒體擔心,以往一些附加費如燃油附加費可能會成為永久費用。對此,Martinez表示,燃油附加費起到了抵消一部分成本的作用。而且當燃油價格下跌時,承運企業也調整了附加費標準和指數?!安]有出現臨時附加費變成永久附加費的情況?!倍?,隨著經濟重啟,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中國航空貨運放寬使承運企業業務量的回升,相信附加費會部分或全部取消。
這部分費用對于零售商來說意味著什么?
Martinez表示,零售商需要消化掉這部分成本,尤其是為會員提供免費快遞服務的網絡零售商如亞馬遜和沃爾瑪,目前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抵消這些附加成本。而且,對于競爭激烈的電商賣家來說如果將成本轉嫁給線上消費者,就很容易嚇走客戶,降低黏性。
而對于承運企業來說,漲價也是艱難的選擇。Sullivan表示,疫情推高了B2C業務量,承運企業成本高漲,需要應對設備租賃費、倉儲費、空運費上漲等問題,利潤率則很低,給寄遞網絡造成巨大壓力,就會出現延遲和客戶的抱怨等問題,因此,給附加費設定一個業務量門檻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而且,對于,承運企業來說,疫情期間起對員工的管理也是一個難點,擔心員工感染病毒進而耽誤操作時效,需要為員工支付額外加班費等,也需要為員工購買個人防護裝備和消殺產品等,因此,承運企業也經受著沖擊。
對于承運企業的附加費規定,托運企業是否束手就擒呢?Outman表示,雙方可以協議磋商,尤其是在做出讓步之前評估了解附加費的影響。對于中小托運人來說議價能力不夠,但是對于業務量大的托運人來說絕對有議價能力,建議也可以尋求合同內容中其他抵消運價的條款。
Sullivan建議,托運企業要多元化快遞服務伙伴,雖然成本也高,但是如果考慮到附加費的短期性以及可以換來客戶的忠誠度,也是值得的。這就是考驗托運人智慧的時候,如有的客戶會分析承運企業的周中與周末的業務峰值峰谷狀態以及車輛使用情況,錯峰安排。Outman認為,托運企業在與承運人談判過程中也要考慮幾個問題,疫情期間B2C的業務量和B2B在之后的業務量恢復變化程度,如果B2C業務增長只是暫時的,那么托運人以犧牲短期利益冒風險去談判的價格對于今后業務量下降時期來說,這個價格可能是長期不利的。如果電商業務量增長是個長期趨勢,那么就要擁抱現實。如果B2C和B2B會齊頭并進,那么就要加強2B業務,畢竟承運人更愿意承接這樣的業務,因為B2B利潤率是2C端的3倍,企業也更愿意談判。
疫情防控期間,亞馬遜物流的表現可圈可點。Outman認為亞馬遜很可能與其他快遞巨頭競爭,目前在英國已開展第三方業務,在美國則還在“跑馬圈地”的階段。當然長期來看,亞馬遜對于聯合包裹的影響會更大,畢竟去年亞馬遜的為后者貢獻了17%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