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印發《青島市市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及規劃導則(2023年試行版)》(以下簡稱《導則》),明確將郵政快遞營業場所、快遞末端公共服務設施納入居住區基礎保障型公共服務設施中的市政公用類項目范疇,并明確了強制性建設標準。
《導則》明確,一是要按照15分鐘生活圈標準設置郵政與快遞營業場所,郵政營業場所建筑面積800-1500平方米,服務半徑、服務人口須滿足《郵政普遍服務》標準;快遞營業場所分為基本型和拓展型,建筑面積分別不低于15和30平方米,服務半徑1公里。二是要按照5-10分鐘生活圈標準,建設快遞末端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按照27平方米/千人、單處最小使用面積15平方米設置。建設智能信包箱、智能快遞箱的,格口數量為社區日均投遞量的1-1.3倍。三是要結合住宅小區出入口,在用地范圍內設置不少于2個快遞車臨時泊位。
《導則》還立足全市實際,創新性提出在新建居住項目配建“鄰里坊”,含快遞服務、助老助餐、文體活動、社區工作、便民服務等功能,按照建筑面積350平方米/千人、單處最小面積350平方米設置,其中快遞服務功能建筑面積占比不低于8%。
青島市郵政管理局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強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溝通協調,共同推動《導則》落實落地,不斷完善郵政快遞服務基礎設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用郵需求。